如何回答好奇寶寶的「為什麼」?

2009113016:26
 好奇,是引領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的原動力,是天文學家想要更了解美麗的流星雨之規律與成因的源頭,也是人類文明可以不斷向上提昇的原因。而這一股想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,就存在我們最初出本然的心理,這在兩、三歲的幼兒身上最為明顯。

若家有兩、三歲的娃兒,父母大概每天都會被這位腦中永遠裝滿「為什麼」的孩子給考倒!「為什麼要吃飯?」、「為什麼我的手會這麼小?」、「為什麼我是男生?」、「為什麼有白天跟晚上?」……一連串解釋起來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,傷腦筋的你,該怎麼回答才不會硬生生潑孩子冷水,又能阻止孩子永無止境地問下去呢?

解析--孩子問「為什麼」的心理狀態

對週遭充滿好奇與疑問

兩、三歲的孩子正處於「好問期」的階段,他們對週遭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,也覺得每件事物都有一個必然的緣由,所以一抓到機會就開始連珠砲地向父母提出問題。而在孩子提出疑問的同時,父母就可以觀察到他對週遭關注的傾向;如果孩子對某一類的問題特別常提出,就表示他比較關注該類事物,父母可以作為教養與啟蒙的依據。

求知欲強,但表達能力不夠,只好以「為什麼」來追根究柢

通常,在孩子第一次問「為什麼」的時候,很多父母都會欣慰寶寶長大了,並且以開心又耐心的態度來回答孩子的問題。但是,父母認真給的答案卻往往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,因此,孩子只好繼續問「為什麼」,好得到他能聽懂的答案。然而,問越多常會讓父母越不耐煩,最後就習慣只以「你長大就懂了」、「反正就是這樣啦」等話語,來強制結束對話。

問問題可引起家長的注意

孩子會常常問為什麼,除了他的好奇心使然以外,很可能也是孩子想要引起父母關心、注意的情緒需求。現代的雙薪父母都很忙,如果家中又不只一個孩子,那麼正值兩、三歲的娃兒就會很聰明地用問問題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,並且藉此讓爸媽跟他一直對話,所以常常會有一個「為什麼」一出現,下面連帶的就是一連串的「為什麼」了。

實戰--如何回答孩子的「為什麼」?

策略一:引領孩子探索解答

當孩子主動開始問「為什麼」的時候,父母可以視問題來進一步引導孩子。例如孩子問為什麼晚上要睡覺,媽咪就可以說:「對呀!為什麼一到晚上就大家都要睡覺呢?這樣好了,我們一起問問啞巴老師—百科全書,看他是怎麼說的。」這樣不但可以切斷孩子以沒條理的邏輯繼續問下去,也能夠培養孩子在遇到問題時,有主動找答案的習慣。

策略二:把「回答」的球丟回給孩子

就如同前面談到的,有時孩子問「為什麼」只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,希望在外一天的爸媽能陪陪他、說說話。這時,他們常會問些不見得是問題的問題。例如媽媽正在看書,小娃兒就問說「為什麼要看書?」,媽咪可以笑一笑抱起孩子,跟他說:「因為這本書很好看啊!你要不要一起看?」先給他一個簡單的答案,再把回答的球拋向孩子,他就沒興致再往下問了。

策略三:機會教育,針對問題給適切的說明

這時期的孩子已有基本簡單的社交能力,可以在托兒所認識新同學,有交流的機會,當然也會有人際關係出現阻礙的可能。這時,孩子會以問問題的方式來傾訴父母這樣的問題。

當孩子問說,「為什麼XXX抓我頭髮?」媽咪可別一心就著急地認為孩子被欺負了,可以先心平靜氣地跟孩子說:「真的喔?來,媽咪看看。喔!你的頭髮沒怎樣,幸好沒事啦!」先安撫孩子,然後再問明狀況「XXX抓你頭髮?是不是你也有抓他頭髮?」用這樣引導的方式,不但可以釐清狀況,也能讓孩子明瞭事件的起因,進而學習到人際相處的方法。

叮嚀

好問期的孩子所問的問題,往往千奇百怪,問久了父母常會以淡漠的態度處之,然後丟一句「去問你們老師」,或以「等你長大就知道了」這種非解答的答案來「搪塞」。其實,這樣的方式或許能立刻奏效,阻止孩子繼續問下去,但卻抹煞了可以引導孩子探索浩瀚世界的機會!因此,在答案脫口而出之前,請媽咪、爸比先深呼吸一下,提醒自己以耐心與機智來回答孩子的「為什麼」,讓親子互動有更好的可能!

 

*轉貼*